一、世行發布新版評估體系,營商環境變宜商環境
2021年9月16日,世界銀行集團聲明停止發布《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以下簡稱“DB”),宣布將制定新的方法來評估商業和投資環境。2022年2月4日,世界銀行將新營商環境測評體系——宜商環境(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以下簡稱“BEE”)的前期概念說明發布到官方網站。這標志著營商環境評估與優化工作將邁入新階段。
BEE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一是BEE評估的目標和原則,涵蓋評估目的、范圍、方法、得分等;
二是評估的具體領域和指標,涵蓋從企業開辦、運營到破產的10個環節;
三是評估實施要點,涵蓋數據收集方法、更新頻率及初步評估時間表等。
表 世界銀行BEE指標體系框架(不代表最終名稱)
可以看到,世行還是遵循了以往的理念,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開展評估,只不過BEE刪除了保護中小投資者這個指標,在市政公用服務接入新增了獲得用水、獲得網絡,它認為這是企業留在當地持續經營的一個基本保障。
二、宜商環境與營商環境的四大差異
DB評估體系在指標體系完善程度、樣本選取覆蓋面等六方面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BEE評估體系更加注重“以評促改、以評促優”、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與時俱進的理念。
BEE的每個一級指標都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從監管質量、公共服務、整體效率3個方面來衡量一級指標。
“監管質量”二級指標與之前DB的評價內容類似,是對相關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的評價,考察是否出臺相關政策及政策如何規定的;
“公共服務”二級指標則評價的是政策的執行機構,要評價政策是如何落實的、是否好落實;
“整體效率”二級指標與之前DB收集的數據類似,考察時間、環節、成本等方面,不過BEE會更多地通過企業調查來收集數據,更注重市場主體感受。
除此之外,根據世行的說明文件,BEE與DB還有四方面區別:
首先,BEE將不僅從單個企業開展業務的便利性(the perspective of an individual firm’s ease of doing business)的角度,而且從整個私營部門發展的角度來評估商業環境(from the standpoint of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as a whole)。單個企業的運營成本與整個經濟的收益之間存在關聯,BEE將涵蓋針對這些不同角度的不同指標。之前DB更多地從單個企業的角度出發,來衡量一個企業在一個經濟體中的經營環境,從而評價經濟體整體的商業環境。BEE則將私營經濟整體發展情況納入評價。例如一些與稅收有關的商業法規,可能會增加某單個企業的經營負擔,但是這個法規對整體經濟發展會產生積極影響,BEE就會在評分的時候試圖權衡這些影響。
其次,BEE將不僅關注監管方面(regulatory burden),還將關注公共服務(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key for functioning markets)的提供,因為公共服務也是市場運作的關鍵。這種新的平衡試圖對政府在創造有利的商業環境中的作用提供一個更加微妙和積極的視角。之前DB更多地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一個地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否影響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而BEE將政府主動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優劣納入考量,對一個地區的商業環境評估更為全面。DB更多的是對政策本身的評價,而BEE的話則會對政策的落實機構進行評價,看重政策如何落實、是否好落實。比如執行商業合同,DB可能只強調相關合同法是否明晰、對執行商業合同是否有全面、合理的規定;但是BEE會對執行商業合同的機構進行考察。
第三,BEE不僅會收集法定信息(de jure information,即法律法規中規定的信息),還會收集事實信息(de facto measurements,即反映實際執行情況的信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城市相關法規規定,該城市開辦企業只需要1天,但是實際上有些企業在開辦過程中花費了3天,那規定的1天就是法定信息,而實際操作中的3天則是事實信息。另外,DB主要收集法律上規定的數據,而BEE則會直接通過企業調查(firm-level surveys)來獲得信息,以提高信息的準確性,也就是說會通過市場主體反饋數據,更加注重市場主體的感受。
第四,與前一點相關,BEE將努力在各國的數據可比性和特定經濟體的數據代表性之間取得平衡。這種平衡的實現,可以通過在收集數據時將專家咨詢(expert consultations)和企業調查(firm surveys)的方式相結合,還可以通過設置通用參數(common parameters)來指導數據收集過程(例如在專家咨詢的過程中,可以規定統一的企業規模、行業類型、公司類型以及所有權種類,以實現專家咨詢的可比性;在企業調查中,可以通過代表性抽樣來實現)。
三、宜商環境對獲得電力指標有3大影響
BEE與DB相比,對“獲得電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是指標變化: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相對于DB評價中對公用事業進行評價的“獲得電力”指標,BEE新的“公用事業連接”指標將涵蓋電力、水、互聯網方面的連接。且新指標將對公用事業連接的安全性及質量、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還有各連接服務之間的相互關聯程度(例如水電氣聯辦等舉措)進行考量。同時加入了用電安全、環保(雙碳)等方面的內涵。
2是樣本變化:案例擴大至高壓客戶。舊版評估體系中“獲得電力”指標,主要針對低壓小微企業,新版評估體系將調查對象擴大至高壓用戶。未來需要對標新評估體系,深化高壓領域改革,進步提升服務質效。
3是方式變化:增加了企業層面調查。新評估體系BEE在專家咨詢調查基礎上,新增了企業層面調查。專家咨詢調查的數據來源為提供相關法律服務、公共服務的機構及其專家。而企業調查數據來源為實際運行企業的代表性樣本,評估內容可能引入服務質量,包括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業務質量、客戶滿意度等評估維度。
表三大評價體系指標設定對比
四、BEE將對供電企業組織、管理和技術改革帶來全新挑戰
過去幾年間,世行營商環境對中國營商環境的整體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F以宜商環境替代,兩者的宗旨和作用大同小異,中國對此依然持積極態度。在新型商環境背景下,各地政府今年也紛紛推出“水電氣”聯辦業務。重慶市在3月初推出首套“水電氣訊”公用事業企業聯辦窗口,打造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務;廈門市也于今年3月份設立首批“水電氣”聯辦專窗,供水、供電、燃氣可在一個供電服務窗口實現一次通辦。
而作為供電企業,此次評價方案的調整,對其工作影響也較為深遠。從世行體系分析,舊版世行評價方案DB中“獲得電力”指標主要包括環節、成本、時間、供電可靠性四個維度。2017年至2019年,我國企業辦電環節平均由5個壓減至2個,辦電時間大大降低,“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從第98位提升至第12位,邁入國際先進行列。在停發世行營商環境研究報告兩年后,2022年世界銀行評估體系調整,新評估體系BEE中將“獲得電力”與水、互聯網等公用事業合并為“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指標,加入用電安全、環保(雙碳)等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新評估體系將調查對象擴大至高壓用戶,增加企業層面調查,評估內容可能引入服務質量,包括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業務質量、客戶滿意度等評估維度。
對于供電企業而言,下一步應積極連接水電氣、互聯網公司業務,強化申請信息共享,加速市政公用設施的協同推進,從而減少環節提高效率,為企業用水電、燃氣、互聯網報裝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辦理條件。同時加強政企聯動,積極爭取政策配套,推進政企信息融合。
浩睿咨詢長期致力于能源電力、金融機構、工程與勘察設計、制造企業、后勤物業等企業在國資國企改革、企業戰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營銷管理、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才發展與培訓、課程開發與課件開發、企業文化咨詢等領域的支持賦能,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全力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更多“營商環境”解決方案與產品手冊請聯系浩睿咨詢
付壘(營銷總監):18782426173
![]() | ![]() |
免費咨詢熱線
星期一至星期日,24小時在線
135-5868-8521
028-85213969
本站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謝謝!